記得國中時,外公癌症末期,需要支出一筆相當可觀的治療費,我母親因為一時拿不出那麼多錢,所以就把繳了十多年的「儲蓄險」解約,去付這筆醫藥費
她和我說,「如果當初沒把這個儲蓄險解約,只要繳二十年,就可以每三年還本領回多少錢,活越久領越多,但現在為了付你外公的醫藥費,我雖然繳了那麼多年,解約金只領回大概五十萬,之前繳的錢幾乎都白費了......」
也就是說,我母親很感慨,之前「存」在保險公司的錢因為現金流管理不當的關係,而落得可以說是血本無歸的下場
我想起上份工作的主管,她說她有買儲蓄型保單,月繳才1250,第二年就還本,繳費期間二十年,每兩年可以領回一萬,活越久領越多,所以她就幫自己規劃兩份,打算單數年領A保單,雙數年領B保單,這樣每年就都有一萬塊可以拿,她覺得非常划算!
是阿,月繳兩千五而已,之後就年年都有一萬塊的被動收入,也算是幫自己存退休金,所以我為什麼又會說「長期儲蓄險」不好呢?
在我看來,長年期的儲蓄險,繳費二十年的那種,不管中間有沒有還本,都一定要考慮清楚再做規劃
為什麼?像我以前主管的例子,月繳1250,每兩年還本一萬,所以──
1250x12x2=30000
10000/30000=33%
所以,利率高達33%??
是這樣嗎?當然不是!
如果大家覺得這還本的一萬塊是利息,那就錯了
如果覺得利率高達33%,那就錯上加錯
還本的一萬,當然不可能是利息
什麼意思?還本還本,顧名思義,就是還你本金的意思,講白一點,就是把你之前繳給保險公司的錢還給你
而利率33%則更莫名其妙了,如果利率真的高達33%,照理來講,之後繳的金額越多,本金越大,每年還本的金額就應該會來越高才對,所以又怎麼可能還是每兩年只還本一萬呢?
所以,我們用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算算看:
月繳1250,每年兩年還本一萬,也就可以說是一年還本五千的意思
1250X12=15000,一萬五為年繳保費,再扣掉每年還本的五千,所以真正給保險公司的錢為一萬
一萬繳二十年,為二十萬,期滿後,總共繳了二十萬給保險公司,然後在每年還你五千,請問要多久才會回本到二十萬?
200000/5000=40
看到了嗎?是四十年!!
要花四十年,你付出的成本才全部拿回來!
假設一個人25歲規劃這種保單,繳二十年期滿後,還要再等40年,要到85歲才開始賺錢,保險公司才「真的」開始給他利息,你們覺得這樣真的划算嗎?
但如果各位讀者還是堅持要規劃這種「長期儲蓄險」,不妨先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:
第一:繳不出來怎麼辦?
這種「長期儲蓄險」繳費期間通常為二十年,有誰可以保證自己在這二十年當中,繳這筆錢的費用都不虞匱乏?如果突然失業怎麼辦?如果突然現金流短缺怎麼辦?而且,保單的寬限期頂多兩個月,兩個月後,還是繳不出這筆錢來,那該怎麼辦?
第二:資金閉鎖
在這二十年的期間內,你繳給保險公司的資金是完全不能動用的,如果臨時需要一大筆錢時,該怎麼辦?
解約?但提前解約的話,會侵蝕你一大部分本金,繳出去的錢不但沒賺到利息,還賠一屁股,這樣真的好嗎?
沒關係,可以「保單質借」,利息也不會很高。但是,有沒有搞錯?我「存」在保險公司的錢要用,還要我付利息給保險公司?而且利率還高到4%~6%,這樣真的划算嗎?
第三:儲蓄加保險,一兼二顧?
但這種會還本的保險,通常保障通常都很低很低,頂多才幾十萬而已,所以花了那麼多錢,規劃了一個幾乎完全沒有保障價值的保單,這樣真的划算嗎?
第四:通貨膨脹
有人會說,沒關係啊,反正一個月才1250,算是無痛儲蓄,之後每兩年都有一萬塊可以拿,而且領到死無止,也算是一種很保本的投資。這句話也沒錯,但有沒有想過通貨膨脹的問題?今天的一萬,可以吃一百次麥當勞,但六十年後的一萬呢?還能吃幾次麥當勞?
第五:機會成本
有財務背景的都知道「機會成本」這個概念,也就是說,若我把這1250拿來做其他定期定額的投資,二十年下來,複利效果驚人,會比往後每兩年只領一萬還要差嗎?
話說「理財投資」是要讓我們可以提升生活品質,並且保障自己的財務,但如果買了過高金額的長期儲蓄險之後,可能要省吃儉用才能付得起這高昂的保費,連偶爾吃一大餐、或買一件衣服都相當奢侈,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?況且這種商品真的能保障財務嗎?
總之,不管各位看倌同不同意我以上的說法,也不管大家以後會不會規劃這種的保單。我衷心建議──
如果真的要買長期儲蓄險的話,請先存到一筆緊急預備金,有多的錢在做這種規劃吧,不然臨時需要一大筆錢又拿不出來時,不管解約或質借,可是會非常傷自己荷包的
留言列表